哈尔滨市市旗市徽制作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1:38:57   浏览:97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市旗市徽制作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4号


哈尔滨市市旗市徽制作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哈尔滨市市旗、市徽的尊严,加强对市旗和市徽制作、使用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旗、市徽的制作和使用管理。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应当爱护市旗、市徽。
  第三条 市旗、市徽是哈尔滨的象征和标志。
  市旗旗面为中绿色(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绘有市徽图案。市徽是由丁香花、雪花、松花江浪花和象征着太阳岛和音乐城的五个要素组成的圆形图案。
  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实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据本办法实施管理。
  第五条 市旗、市徽应当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标准图案(见附件)制作。
  市旗、市徽的制作、销售企业,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审定。
  建造以市徽为内容的浮雕、立体雕塑,应当经有关部门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
  第六条 市旗可以在下列场合使用:
  (一)全市性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和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及大型展览、展销活动;
  (二)代表我市参加国内举行的运动会和其他活动。
  (三)市人民政府认为适宜使用市旗的场合。
  第七条 在本市市级机关门前或者车站、码头及其他公共游览场所,可以设置以市徽为内容的浮雕和立体雕塑。
  在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礼堂、会场等场所,可以悬挂市徽。
  第八条 下列物品,经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可以使用市徽图案:
  (一)市级机关用于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荣誉证书、奖章和奖品;
  (二)市级机关对外使用的信封、信笺、请柬;
  (三)介绍本市历史、经济、文化等有关情况的出版物;
  (四)用于国内外交往的具有地方色彩的物品;
  (五)市人民政府认为其他适宜使用市徽的物品。
  第九条 市徽不得在下列事项中使用:
  (一)商标、广告;
  (二)私人丧事活动;
  (三)市人民政府认为不适宜使用市徽的活动。
  第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符合规格的市旗。
  第十一条 以市徽为内容的浮雕、立体雕塑,负责管理的单位,应当加强管护,保持完好整洁。
  第十二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对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市旗、市徽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审定同意制作、销售市旗、市徽或者将市徽标志在商标广告中使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对单位负责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建造以市徽为内容浮雕、立体雕塑或者以市徽为内容的浮雕、立体雕塑破损、不整洁的以及使用破损、污损、褪色、不符合规格市旗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在公众场合故意焚烧、毁损、涂划、沾污、践踏市旗、市徽的,由公安部门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罚款使用的票据和罚款的处理,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12附件:哈尔滨市市旗和市徽制作标准说明:
  市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市徽图形为设计便利,本件仅以旗杆在左之一面为说明的标准。对于旗杆在右之一面,均应对应制作。
  一、旗面为中绿色(蓝100+黄100)。旗面呈长方形。其长与高之比为三与二之比,旗面绘有市徽图形,其外圆直径为旗高的五分之三,旗杆套为白色。市旗标准图案见图示。
  二、市旗旗面通用尺寸定为如下八种:
  1号,长228厘米,高192厘米。车旗,长30厘米、高20厘米。
  2号,长240厘米,高160厘米。签字旗,长21厘米,高14厘米。
  3号,长192厘米,高128厘米。桌旗,长15厘米,高10厘米。
  4号,长144厘米,高96厘米。
  5号,长96厘米,高64厘米。
  因特殊需要制作不同尺寸市旗时,均按通用尺寸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
  三、市旗定位见图示。
  四、市徽呈圆形,由丁香花、雪花、浪花、音符图案组成。
  五、市徽徽面为中绿色(蓝100+黄100),主形为五瓣白丁香花,花蕊为六瓣雪花,丁香花下部由五条白色渐变的线条组成水的波纹(五线谱),波纹中间一白色浪花(音符)。市徽标准图见图示。
  六、市徽在制成标牌时可加以金色的环形窄边和文字区外圈见图示。
  七、市徽徽面通用尺寸定为如下三种:
  1号,直径100厘米。
  2号,直径80厘米。
  3号,直径60厘米。
  因特殊需要制作不同尽寸市徽时,均按通用尽寸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
  八、市徽标准比例见图示;
  九、市徽制板定位见图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关于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水明发(2005)22号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蚌埠市)、珠江水利委员会(广州)、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松辽水利委员会(长春)、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其他直属单位(自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乌鲁木齐),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自发)、中国水利投资公司(自发):

  最近,一些地区相继发生煤矿瓦斯爆炸、道路交通、火灾等特大事故,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呈多发势头。我部某单位海上作业途中也发生了重大海上交通事故。2005年1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32号)。2005年12月15日,国务院召开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现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第四次全会精神和国办发明电[2005]32号文件精神,结合水利工作实际,提出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如下:

  一、各级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转变作风,针对本地区、本单位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切实安排和落实好两节期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二、两节期间要重点加强供水、水源地管理、水库大坝、水利工程施工、电力生产、车船运输、水库旅游、人员聚集和燃放烟花爆竹场所以及油库、炸药库、锅炉、压力容器等的安全监管和值班巡查,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

  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特别重视病险水库的运行安全,要将水库运行安全的各种制度和紧急预案落到实处,并加强监督检查。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安排施工,正确处理除险加固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进度、质量与水库运用的关系。除险加固项目未验收的水库,不得按正常水库投入蓄水运行,要切实吸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一水库垮坝的教训。

  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上半年安全大检查的情况,对县以下乡办和小型股份制水电企业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制度设立情况,“四无”水电站的清查整改情况和重大人身、设备、火灾、溃坝、交通事故隐患控制和整改情况进行再检查、再落实。农村水电企业要利用冬季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在作业中要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重大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

  五、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在两节期间要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施工现场、施工设施运行等安全环节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确保施工安全的应急预案及措施的制订情况;积极查找危险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要及时纠正,责令整改。

  六、全国各级水文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文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生产作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水文测船的使用必须依照《水文测船安全生产有关规定》,以确保航行安全为原则,定期进行检查、维修,要有齐全有效的证书和文件,按照相关规定配备船员,按照规范要求配备消防救生设备和堵漏器材。在测流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禁止违章操作。对于在水上、冰上和高空进行作业的,要预先制定危险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案,作业时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采取穿戴救生衣等防护措施。

  七、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或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水利生产建设第一线,突出重点,全面检查,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让水利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办法

(1993年12月22日经长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3年12月25日公告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同本级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及《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应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收集反映,征求意见。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有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决议、决定前,应将决议、决定草案印发给部分人大代表征求意见。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应根据会议议题,邀请有关的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在拟定立法规划和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时,应通过多种形式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前,应将法规草案印发给部分或全体人大代表征求意见。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向人大代表通报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情况,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每半年组织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就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联系组组长、代表小组组长及部分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回答问题。

第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学习、视察、调查和检查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安排的视察、调查和检查活动,可根据需要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参加。

第九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市人大常委会应根据会议议题,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组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一次集中性的视察活动。

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驻会委员,应根据分工,参加人大代表联系组或代表小组组织的专项视察活动。

第十一条 每月五日为市人大常委会接待人大代表日(遇节假日顺延 ),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部分委员轮流接待,直接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人大代表反映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时,可随时约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以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人大代表联系组、代表小组的各项活动,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时,应向代表联系组或代表小组请假。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经常保持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每个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和实际需要,固定联系三至五名人大代表。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驻会委员,应根据分工,固定联系一个人大代表联系组或代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收集反映,征求意见。

第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应有计划地走访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到人大代表联系组或代表小组走访一次。到基层工作时,可结合工作听取驻地人大代表的意见。

第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应做好人大代表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办理工作。重要的来信来访应及时报告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批办,或提交主任会议讨论处理。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担任人大工作信息通讯员,建立联系网络,并及时向人大代表印发有关人大工作的刊物、资料,供代表学习和了解情况。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